首页 > 新闻中心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提升文化传播力

发布时间:2024-07-06 12:50:22    次浏览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要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还要不断提升中华文化的内在传播力,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提升中国主张、中国智慧、中国方案的世界影响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智慧力量。

  古代廉政文化的创造性转化路径

  周超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廉政文化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弘扬民族精神为目的,律己爱民为核心,起源于历史悠久的中国传统文化,扎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廉政文化资源,从古至今,中国传统廉政文化经过儒、墨、道、法等诸子百家的继承发扬,历经各朝代兴旺更替的现实检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廉政文化建设奠定了重要基础。结合当下中国廉政建设实践对其进行批判和继承,便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廉政文化的初始形态。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奉献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是“红船精神”的题中之义,也是新时代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根本目标。要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荣辱观,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使为人民服务入脑入心,从而形成新的价值理念。当前,我国反腐倡廉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但想要实现廉政,还要使人们从“不敢腐”“不能腐”转变为“不想腐”。要大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廉政文化建设,直面中国当下国情,解决廉政问题,必须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为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只有全面培育廉政文化,使党员领导干部在廉政文化中得到精神寄托,找到心灵归宿,获得价值认同,形成耻于贪腐的优良品格和崇尚清廉的良好风气,才能从源头上预防和消除腐败。这就需要以史为鉴,从精神、制度和实践层面对我国古代廉政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将其思想精华融汇于现代廉政文化之中并发扬光大。

  第一,精神层面,从以民为本到人民民主的价值理念转型是我国古代廉政文化创造性转化的核心。我国古代廉政思想的核心价值理念即民本思想,充分体现在“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先秦时期)、“得民心者得天下”(汉代)、“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唐代)、“王道以得民心为本”(宋代)、“人心者,国家之命脉也”(明代)、“无德于民,不足以兴”(清代)等历代论述中,其中所蕴含的关心百姓疾苦、顺应百姓期待、改善百姓民生的思想值得学习借鉴。同时,应清醒地看到这一思想的局限性,民本思想只是作为封建统治阶级维护政权的手段而存在,其主要目的在于为封建帝王服务而非为人民服务。在继承民本思想优秀内核的同时,还应对其进行创造性转化,将民本转化为民主,使这一思想真正从根本上为人民服务,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将人民视为历史的创造者,视为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

  第二,制度层面,从重典治贪到德主刑辅的法律制度转型是我国古代廉政文化创造性转化的保障。纵观我国古代历史,除汉、唐初期和宋代之外,重典治贪一直是廉政建设的主题。儒家以“自正”为核心,强调施行仁政,通过道德的养成实现廉政的目标,历代明君如唐太宗李世民以及贤良名臣如包拯等也积极通过自身的修养来弘扬爱民清廉的社会风气。但在现实实践中,儒家思想因其内敛性、理想性和长期性,往往被着眼当下、便于操作、收效迅速的法家思想所取代,因此,重典治贪取代以德治国成为大部分封建时代的法律制度。而这种制度最终往往走向以刑罚取代教化的极端,进而激化矛盾,诱发贪腐行为的“报复性反弹”。这一点通过明代重典治贪反而导致宦官专权,以致为清所取代即可得到验证。因此,为了从根本上保持廉政制度的稳定,同时也为了避免贪腐分子因极度恐惧而采取极端行为,需要将德政重新确立为主导制度,同时辅以刑罚威慑,对贪腐分子威之以刑、齐之以礼、化之以文,从根本上消除其贪腐欲望和敌对思想。具体而言,应做到:手段方面,从强调外在刑罚威慑转向强化内在道德约束;程序方面,从惩治贪腐行为的事后应对转向培育清廉风气的事先引导;目的方面,从惩贪治腐、维护统治转向拯救干部、健康队伍。

  第三,实践层面,从“代天牧民”到共建共治共享治理模式的转型是我国古代廉政文化创造性转化的归宿。我国古代廉政文化的创造性转化最终要落脚到实践上,接受实践的检验,并在实践中发展完善,而这种实践就是人类历史中一种独特实践,即国家治理实践。无论是秦代的“以法为教,以吏为师”、汉代的“以孝治天下”“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唐代的“儒释道并存”,还是宋代的“存天理,灭人欲”,我国古代治理模式并无根本转变,其本质是“家天下”的封闭循环和简单复制。统治阶级不断向百姓灌输“君权神授”的理论,同时将自身神化为“天子”,将对人民的统治神化为“代天牧民”,以此来维护其一姓统治的合法性。在这种模式下,人民始终是治理的客体,处于被统治、被教化、被改造的地位,无法对古代廉政产生影响。为此,要着力推动治理模式从“代天牧民”向共建共治共享转型,从封闭僵化的“家天下”向开放向上的“公天下”转型,使人民真正成为廉政的主体,以主人翁的身份参与国家治理,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只有知道为何而来,才不会迷失方向;只有坚定为人民服务的初心,才能在纷繁复杂的古代廉政文化中有所感悟,有所借鉴,进而实现古代廉政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唯有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方能证得大道,求得大同。

  (作者单位:华侨大学党委学工部、学生处)

  中华文化增进海内外中华儿女大团结

  张晓婷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促进中华儿女大团结,是新时代爱国统一战线的历史责任。”统一战线工作助推中华文化传播,同时,中华文化也在赋能统一战线工作,二者内在契合,相辅相成。中华文化作为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的魂让所有炎黄子孙心心相印,这个共同精神基因起着拉近距离、畅通交流、文明互鉴的作用。目前有6000多万华侨华人分布在世界198个国家和地区,在这样的时和势下实现中华民族新伟业,更需要海外中华儿女的全力支持;新时代面临着新变化,越是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越要从中华文化中汲取处变应变的智慧。发挥中华文化以文化人、以情动人的力量,对加强海内外中华儿女大团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重要意义。

  弘扬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精神,为加强中华儿女大团结凝聚向心力。中华民族是爱国的民族。苏武牧羊,宁死不屈;岳飞背刺字,精忠报国;郑成功收复台湾,孙中山“救国存亡,振兴中华”,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英雄们的爱国事迹至今有着强大的精神感召力。中国能够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离不开中华文化中的爱国精神。海外华侨华人传承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精神,积极参与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的事业,为中国的强大作出了巨大贡献。抗日战争期间,他们捐资救国;改革开放后,他们率先回国投资;抗击新冠疫情期间,他们爱心接力,驰援中国,展现了中华儿女的责任感,传播了中国的大国使命感。海外华侨华人有着爱国的光荣传统和振兴中华的强烈夙愿,与祖(籍)国同呼吸、共命运。

  新时代的海外统战工作,应继续深入挖掘和讲述华侨华人的爱国故事,讲好故事,传播中国正能量。通过课堂教学传授、爱国基地建设、统战数字平台搭建等方式,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国情教育和华文教育,加强海外爱国力量建设,培养知华友华友好使者,培养与中国友好交往的民间使者。以爱国主义精神赋能海外统战工作,加强海内外中华儿女大团结。

  弘扬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包容精神,为加强中华儿女大团结扩大朋友圈。中华民族是包容的民族。海外华侨华人传承了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包容精神。每一个流淌着中华民族血液的华侨华人,都是向海外展示中华民族形象的一扇窗口,是推动中外友好往来、文明互鉴的参与者和贡献者。我国要多渠道开展活动,积极推动不同文明开放交融。比如,开展海内外联谊、华侨商会、文化交流等活动,以地缘、商缘、血缘为纽带,整合资源,加强联系,充分展示中华文化。另外,通过华人社团、华人媒体、华文学校等单位传播中华文化;引导华侨华人把握中华文化与住在国当地文化的“异同点”和“共振点”,用当地人的话语体系和思维习惯生动地讲述中国故事。

星禾文化传媒

  海外统战工作实际就是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过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目标是中华儿女的“同”,而因不同的生长环境、文化背景、民族宗教等因素,海内外中华儿女存在着“异”。中华文化的包容精神启迪我们在“异”的基础上求“同”。新形势下做好统战工作,要正确处理“同”和“异”的关系。我们要准确把握海外统战工作的发展规律,以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包容精神,尊重包容差异,扩大共识,发挥海外侨胞连通中国梦和世界梦的重要桥梁作用,不断扩大知华友华爱华助华的朋友圈。

  弘扬自强不息、开拓进取的奋斗精神,为加强中华儿女大团结开辟新局面。中华民族是奋斗的民族。泱泱华夏五千年,中华民族遇到困难就会迎难而上,遭受挫折则会浴火重生,以坚忍的意志走出了独一无二的发展历程。海外华侨华人传承了奋斗精神,回顾历史,他们背井离乡,在异国他乡开天辟地。他们以自强不息、开拓进取的奋斗精神获得了所在国人民的认可,传播了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历经困难和奋斗的海外华侨华人更能理解“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积极作用,同时,开拓进取的奋斗精神也更能感召他们,引起共鸣。

  华裔新生代逐渐成为海外华侨华人的中坚力量,他们拥有更多的资源,受过更好的教育,拥有较高的知识层次。加强海内外中华儿女大团结要注重创新发展,一方面,发挥“传帮带”的作用,老一辈带领新生代返乡寻根祭祖、交流考察等,帮助他们在切身体会中增强归属感和认同感。另一方面,发挥新媒体传播作用、组织体验式交流活动、借助互联网信息技术,让他们切实认识中国国情,感受中国变化,融入中国发展,增强作为中华儿女的自信心和荣誉感。新时代的统一战线工作应立足变化,根据不同对象、不同矛盾的特质,以自强不息、开拓进取的奋斗精神,为加强海内外中华儿女大团结开辟新局面。

  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推动力。在各种统一战线平台和活动中植入中华文化元素,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使更多海外儿女认同祖(籍)国、认同家乡,培育更多知华、友华、爱华的民间力量。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号角已吹响,我们要扎实推进中华文化海外传播,以中华文化为强而有力的精神纽带书写海内外中华儿女大团结新篇章,汇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伟力。

  (作者单位:华侨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向世界讲好中国共同富裕故事

  戴文疾

  共同富裕作为中国共产党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既鲜明表达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又充分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就实现共同富裕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对共同富裕的理论内涵、战略目标及实践路径作出了新阐释、新部署、新探索,并团结带领全国人民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共同富裕创造了良好条件。现在我们正按照共同富裕的时间表和路线图稳步前进,向世界讲好中国共同富裕故事,广泛宣介共同富裕背后的中国主张、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为我国共同富裕目标的顺利实现营造有利外部舆论环境,也为解决全人类问题作出更大贡献。

  以事实说服人,传播好共同富裕成效。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向着共同富裕这个目标不断胜利前进,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辉煌成就。这既是向世界讲好中国共同富裕故事的最大底气,也是中国共同富裕故事征服世人的最好明证。因此,讲好中国共同富裕故事,就是要用共同富裕的实绩说话,让共同富裕的实据发声。一方面,要把为实现共同富裕创造根本社会条件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成就、奠定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伟大成就、提供充满新的活力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物质条件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成就,以及提供更为完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精神力量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成就讲全面。另一方面,要把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团结带领全国人民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绝对贫困问题、推动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等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讲实在。让世界人民认识到中国的共同富裕是党带领人民脚踏实地、久久为功,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看得见、摸得着、真实可感的事实。

  以形象打动人,报道好共同富裕事迹。大音希声,大象无形。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呈现可歌可泣的中国共同富裕事迹,以强烈的感觉冲击力引人入胜、以持久的情绪感染力引起共鸣。因此,中国共同富裕故事要想打动世人,使人想听爱听,听有所思,听有所得,关键是要塑造出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共同富裕形象。既要注重塑造生动的语言形象,根据国外不同受众的习惯和特点,采用融通中外的表述,力求将中国共同富裕故事表达得生动活泼、通俗易懂,使国外受众听得懂、听得进、听得明白;还要注重塑造鲜活的器物形象,通过运用京剧、民乐、书法、国画等艺术表达,展示丰富多彩、生动立体的中国共同富裕形象,使国外受众能够通过不同视角全面深入了解中国共同富裕。充分发挥新兴媒体的作用,通过强大的宣传媒介和传播技术对不同区域、不同国家、不同受众精准传播,推进共同富裕故事的全球化表达、区域化表达、分众化表达,增强共同富裕故事国际传播的亲和力和实效性。

  以情感感染人,展现好共同富裕实践。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带有情感温度的故事,能够使人产生共鸣、形成共情,进而增强人们对故事坚毅持久的情感认同。在中国共同富裕光辉历程、辉煌成就背后充盈着感人至深的人间真情。因此,向世界讲好中国共同富裕故事,就要展现好中国共同富裕实践背后的真情实感,推动实现与国外人民以情感交流情感、以心灵沟通心灵,让共同富裕内蕴的美好情感温暖每个国外受众。为此,既要体现中国共产党集中力量实现共同富裕的集体之大情,也要显现普通大众努力奋斗推进共同富裕的个人之小情;既要表达共同富裕过往进程中凝聚形成的前情,也要流露共同富裕如今征程中孕育萌发的后情;既要立足中国人民勠力同心追求共同富裕的同甘共苦之内情,也要观照与世界人民守望相助破解人类难题的命运与共之外情。

  以道理影响人,阐发好共同富裕理念。势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无言。中国共同富裕故事要想让世界人民听后有所悟、悟后有所行,关键在于要把共同富裕故事中蕴含的深邃真理和深刻道理阐释清楚、透彻,以中国共同富裕理念的强大真理力量和道义力量征服世界人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用中国理论阐释中国实践,用中国实践升华中国理论,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更加充分、更加鲜明地展现中国故事及其背后的思想力量和精神力量”。因此,在对外讲述中国共同富裕故事时,要讲透彻共同富裕理念的合规律性之真,在未来社会中,“生产将以所有的人富裕为目的”,“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这是共同富裕理念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根本遵循;要讲清楚共同富裕理念的合目的性之善,在中国共产党百余年来的奋斗历程中,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始终如一,让人民过上好日子、实现共同富裕的奋斗目标一以贯之,这是共同富裕理念对“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价值追求的根本遵循;要讲明白共同富裕理念的合理想性之美,在我国实现共同富裕的征程中,始终以世界眼光关注人类前途命运,努力为人类文明进步贡献智慧和力量,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共同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这是共同富裕理念对“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社会理想的根本遵循。

  (作者单位:集美大学诚毅学院)

  主题出版提升中华文化传播力

  樊润华

  主题出版是出版单位围绕党和国家大政方针以及党和国家发生的重大事件、重大活动、重大题材、重大理论问题等进行的选题策划和出版活动。自2003年原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启动“主题出版”工程以来,主题出版的内涵不断扩展,涵盖经济、社会等多方面,选题角度向中观和微观层面拓展,外在表现形式由单纯的纸质书向融媒体产品转变。近年来,主题图书影响力逐步提升,一批既有理论深度又贴合大众的主题出版物脱颖而出,市场化进程迅速加快,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主题出版“走出去”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的一大步伐,同时也是提升中华文化国际传播力的重要路径。2021年12月,国家新闻出版署印发《出版业“十四五”时期发展规划》,将做强做优主题出版、推动出版业高水平“走出去”作为“十四五”时期出版业发展的重要内容,为新时期主题出版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明确的方向指引。

  目前,主题出版“走出去”已然成为世界各国了解中国的一大途径,向世界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提升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更是主题出版工作的重心之一。主题出版的内容要紧密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优化重大主题出版。主题出版“走出去”使诸多其他国家所不了解的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以一种全新、客观的姿态走出国门,让世界各国更全面地了解中国近年来的发展与变化,对塑造中国国际形象、构建国际话语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增强选题引领,铸造主题出版经典作品。练好内功,多出精品,铸造经典。做好主题出版,要注重内容上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形式上的“摆脱固着,大胆创新”,深度上的“深入浅出,服务受众”,选题上的“长远规划,多出精品”。只有将每一步都考虑到位,才能全面地宣传、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国际传播力。一是要切实以内容特色为发展核心,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主旨精神进行主题出版,聚焦各项重点核心内容,坚持做出主题出版特色。二是在中国灿烂文化长河中选取最具中国特色及代表性的优秀传统文化与理论思想,体现其经过历史沉淀来到新时代的变化。考虑到中外文化差异,需要在选取的文化及思想中,突出中外传统文化相交融的精华部分,展现中华文化的特色。

  打通国内外市场,搭建营销新渠道与新平台。融冰破石,取长补短,相得益彰。主题出版“走出去”要进一步深化国际合作,探索并建立国内与国外的图书销售、营销及推广渠道,挖掘其长期营销模式。

  一方面,我们要始终秉持严谨务实的态度与精神完成出版工作。同时,对国外主要读者群和出版渠道情况进行系统、深入的跟踪研究,并重点针对国外读者群进行图书内容开发策划、创作与图书生产,积极、努力培育国际读者群。从本质上分析,主题出版要考虑如何“走出去”“走进去”的问题,真正在国外落地,让中国故事飞入寻常百姓家。主题出版物需要深化内容,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化对读者的影响力。读者是图书最后的也是最重要的文化传播环节,好的出版物能促使目标读者从认知、态度、行为方式三个层面迅速发生转变,否则就是无效传播。

  另一方面,我们要积极拓展与各国的版权合作和出版合作,尤为重要的一点是,我们在国际上的声量较小,在对外宣传方面,需要借助西方主流媒体渠道传播中国声音、塑造中国形象。一是通过与国际版权机构合作,获取更多传播中华文化的机会;二是新闻出版行业企业在经营管理中加大实施电子商务战略力度,线上线下相融合,深度拓展国内外市场;三是依托多种国际交流渠道,积极组织国际书展活动,最大限度扩大“走出去”主题出版图书的国际影响力,开展中外学者交流对话,以书为媒讲好新时代中国故事,进行主题出版物宣传,提高主题出版“走出去”的效率,促进国际版权输出与合作。目前,已有相当一批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优秀主题出版物热销海外。其中,作为世界了解新时代中国的“思想之窗”的《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海内外发行量不断刷新纪录。截至2023年3月,《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已出版4卷、37个语种版本,先后在32个国家举办39场线下与线上宣介推广活动,发行覆盖全球170多个国家和地区,为海外读者展示了中国的历史底蕴和文化理论内涵,展现了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融合科技发展,奏响创新乐章。察势者明,趋势者智,驭势者独步天下。信息技术的不断革新,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为创新主题出版带来了新的机遇。出版业应以此为契机,突破传统书籍出版的各种局限,引入诸如VR、全息、元宇宙、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提升用户的交互性、体验感等各方面感受,紧跟时代潮流,从而大幅提升作品传播力。

  一是出版企业发展要更注意与时俱进,运用当前国内主流5G、8K、3R网络技术和国际数字出版相关模式,将新兴数字技术融入主题出版工作中,形成一批内容文化理念体系相对完整、突破国界壁垒的数字主题出版作品。

  二是要求各类专业出版机构要不断创新“走出去”的运营模式,打造功能强大、完善的数字化主题知识内容阅读及推送运营服务支撑平台,开发多种工具满足不同市场、地区用户群体的需求。通过分析研究用户信息数据,开发针对不同地区、市场、需求用户的数字产品,进一步完善数字产品,不断提升主题出版物的质量。将彰显中国审美旨趣、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反映全人类共同价值追求的优秀作品大力向海外传播,用情用力讲好中国故事,提升中华文化传播力。

  (作者单位:华侨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